<button id="6vmxs"><object id="6vmxs"></object></button>

    1. <span id="6vmxs"></span>
        <dd id="6vmxs"><center id="6vmxs"></center></dd>

        <rp id="6vmxs"></rp>

        <dd id="6vmxs"></dd><li id="6vmxs"><object id="6vmxs"></object></li>

        包頭市石拐區:石榴花開別樣紅

        • 2022-12-28 15:46
        • 來源: 石拐區委宣傳部

          近年來,石拐區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融入到高質量發展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呵護民族團結這顆石榴樹。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示范單位、模范個人,包頭市示范機關、嘎查村(社區)、學校、企業……一個個榮譽見證著工作取得的成績,團結進步之花開遍石拐大地。

          深扎根 打牢堅實基礎

          石拐區把加強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健全體制機制,一項項舉措把“同心圓”越畫越大。

          強化領導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設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八進”工作推進組,明確牽頭責任部門,高位推進各領域創建工作。

          創新工作載體。以“黨建+”模式推動創建工作,統籌謀劃、共同推進,以黨員干部包聯等方式,將創建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使基層黨組織成為創建工作的“細胞核”。

          明確任務要求。出臺《石拐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發展規劃(2021-2025年)》《石拐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八進”工作實施方案》《石拐區創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實施方案》等,細化創建時間、范圍、標準、目標、任務。

          壓實責任傳導。將創建工作列入各地區各單位和領導干部考核督查重要內容,推動工作落實落細。

          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不斷夯實,石拐區奏響民族團結進步“最強音”。

          培沃土 厚植氛圍環境

          石拐區創新和改進宣傳載體和方式,實現了多領域、廣覆蓋。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公園,總面積95.2公頃,在山水相依、風景秀麗的喇嘛河景觀帶建起。主題公園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民族政策等宣教內容,結合“紅石榴”等元素,制作設置了各種鐵藝雕塑、宣傳欄、燈桿旗、戶外LED顯示屏等共50余處,把民族團結進步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群眾日常休閑娛樂活動之中。

          打造德恒路、瑤光道、望溪路3條民族團結進步宣傳街;全區沿街布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固定宣傳欄內容48個,安置電子顯示屏5個、大型民族團結造型牌6個;市民道德文化廣場、爬榆樹嘎查“紅石榴”廣場,設置的主題元素雕塑景觀格外亮眼;各級便民場所,民族團結文化隨處可見。

          淋甘露 澆灌團結之花

          依托各級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打造“民族團結之家”,豐富“一站式”服務體系,促進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構建各族群眾辦事、學習、娛樂的好去處;爬榆樹嘎查“紅石榴”廣場、民族團結大舞臺、紅石榴幸福大院,示范帶動民族團結進步“紅石榴”品牌建設;草原書屋、民族文化活動室等農村牧區學習場所,構筑農牧民“精神糧倉”。

          借助烏蘭牧騎、文化大院、文化名人和鄉賢能人等力量,廣泛開展各族群眾參與的“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慶豐收、迎盛會”等特色活動共敘民族團結共享發展成果;以各族群眾喜聞樂見形式,舉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飛針走線,魅力刺繡”等專題活動;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親子手抄報、手工作品征集、繪畫比賽和教師才藝展等系列活動……豐富的活動促進了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增強了各族群眾的文化認同感,讓民族團結之花更加芬芳。

          精心護 共享發展碩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有力支撐。石拐區堅持民生優先,每年70%以上的財力用于民生,在做好城鄉低保一體化應保盡保、全額資助各族困難群眾參加醫療保險、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等普惠服務的同時,將更多財力用于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建設包頭市“城市后花園”。

          創建宜居平臺。以喜桂圖社區“紅石榴家園”建設為示范,推出“5131”民族團結工作法,提供“紅粉紫橙藍”的“五色服務”,推行明確一個工作重點、建立三類臺賬、減少民族領域矛盾糾紛的工作措施,提升服務民生效能。

          激活致富動能。用好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資金助力鄉村振興,與全區主導產業發展相結合,采取政策引導、宣傳教育、指導幫扶等有力措施,發展民族特色產業,使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資金盡快轉化為經濟社會效益。近年來,爭取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資金1500余萬元,發展肉牛羊養殖、兩色金雞菊、多彩花卉、生態旅游等項目50個,打響吉忽倫圖等特色品牌,有效促進各族群眾共同致富。

          增進民生福祉。以創建為抓手,精心謀劃為民辦實事微項目,推進民生工程,車棚修繕、下水道維修和路燈安裝等每年20余個微項目落地,斷頭路打通、新醫院建設等一批民生工程實施,有效解決各族群眾實際困難,促進地區發展。提供代辦幫辦、志愿服務等活動,促進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黃瑞)

        分享:

        推廣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37958
        91爱爱

        <button id="6vmxs"><object id="6vmxs"></object></button>
        
        
        1. <span id="6vmxs"></span>
            <dd id="6vmxs"><center id="6vmxs"></center></dd>

            <rp id="6vmxs"></rp>

            <dd id="6vmxs"></dd><li id="6vmxs"><object id="6vmxs"></object></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