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石拐區有聲有色、有形有感、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潛移默化地浸潤著群眾心靈,澆灌著民族團結之花。
各族孩子參與的“童心課堂”、樂繪風箏、觀影等活動,在五當召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舉辦;陣陣節奏明快的鼓聲,在大發街道喜桂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童心靈動四點半課堂”上響起;“民族團結教育”主題隊會、班會,在全區各學校常態化舉辦。各地區將民族團結知識與教學有機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從娃娃抓起”,引導系好人生“第一??圩印?。
依托各級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打造“民族團結之家”,豐富“一站式”服務體系,促進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構建各族群眾辦事、學習、娛樂的好去處;爬榆樹嘎查“紅石榴”廣場、民族團結大舞臺、紅石榴幸福大院,示范帶動民族團結進步“紅石榴”品牌建設;草原書屋、民族文化活動室等農村牧區學習場所,構筑農牧民“精神糧倉”。
借助烏蘭牧騎、文化大院、文化名人和鄉賢能人等力量,廣泛開展各族群眾參與的“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慶豐收、迎盛會”等特色活動共敘民族團結共享發展成果;以各族群眾喜聞樂見形式,舉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飛針走線,魅力刺繡”等專題活動;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親子手抄報、手工作品征集、繪畫比賽和教師才藝展等系列活動……豐富的活動促進了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增強了各族群眾的文化認同感,讓民族團結之花更加芬芳。
多彩的文化活動,既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推動各民族文化互鑒融合發展,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石拐區以無處不在的文化認同感激發群眾共鳴,進一步增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各族人民心靈深處,使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內容更加豐富,覆蓋范圍更加廣泛,影響力不斷擴大。 (黃瑞)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