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和吉日嘎拉13000元!寶音畢力格24583元……” 4月21日,在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扎嘎斯臺鎮2023年分紅大會上,圖古日根塔拉和花根塔拉2個嘎查的606戶農牧民以股東身份依次而坐,共同分享133.33萬元紅利。
現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村民們喜笑顏開,有序領取今年的分紅和土地流轉金?;ǜ虏辄h支部書記斯欽孟和說:“‘三變’改革讓村集體和群眾實現了雙增收,村級集體經濟這個龍頭舞起來,鄉村振興就全盤皆活,共同富裕也有了支撐?!?/p>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作為賦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舉措,“三變”改革在全國各地風起云涌之時,赤峰市已在醞釀一個嶄新的春天。
赤峰市是內蒙古人口最多的地級市,轄132個蘇木(鄉鎮)、2074個嘎查村、11154個自然村組,擁有耕地2743.95萬畝、草牧場3994.86萬畝。
盡管人口和土地持續釋放紅利,但由于勞動力逐年減少,赤峰市“空心村”和農田棄耕現象比較嚴重,全市48%的嘎查村呈現空心化,超過1/5的自然村組常住人口在20戶以下,鄉村60周歲以上人口占比超1/3,鄉村87.2萬處宅基地閑置15.6萬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面對農民收入水平低、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狀,發展路徑怎樣選擇,內生動力如何激發?
赤峰市敢于創新和擔當,以“三變”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契入點,構建“以農牧業現代化為主體,三生融合”的農村牧區發展模式,拓寬農牧民投資、就業與收入渠道,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在生產方面,赤峰市探索形成了牧區單元式家庭牧場、小牧戶聯合托養、融合傳統奶食品加工的模式,取得良好經濟效益??耸部蓑v旗達來諾日鎮罕達罕嘎查推動草牧場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發展牧區現代化畜牧業,通過以草定畜的方式,實現牧民少養、精養,飼養周期后每頭牛預計分紅4000元。
——在生活方面,赤峰市著力推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補齊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處理好畜禽糞污,實現牧區具備基本現代化的生活條件。巴林左旗烏蘭達壩蘇木烏珠花嘎查集中打造育肥牛養殖小區一處,帶動42戶養殖戶規范養殖提高育肥牛出欄量,引導20戶養殖蚯蚓推動牛糞污循環利用,每戶年收益達2.4萬元以上。
——在生態方面,赤峰市轉變過度放牧的生產經營方式,以草定畜,嚴格控制承載畜牧量,調整優化畜牧品種,提高畜禽產品品質,農口項目資金一個漏斗植入,推動生態治理與集中開發利用協同發展。翁牛特旗海拉蘇鎮海拉蘇嘎查投資1000萬元,由嘎查沙地或草牧場為基礎入股,每個嘎查小組入股不少于1萬畝,計劃造林3000畝、種草3000畝,帶動至少20名脫貧群眾實現就地就業。
自“三變”改革啟動以來,赤峰市確定111個嘎查村作為試點,抽調各級干部700余人,組建64個工作專班,入戶宣傳改革政策6000余次,指導全市12個旗縣區82個嘎查村掛牌成立五大合作社401家,吸納帶動農戶3.27萬戶。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赤峰市經過持續探索和實踐,“三變”改革成效凸顯。截至目前,赤峰市共整合入社土地17.14萬畝,對內流轉7.78萬畝,對外流轉5.02萬畝,流轉總收益3751.75萬元,30多個村已經通過土地流轉給農民分紅,111個村集體村均增收2萬元以上。
產業發展是赤峰市“三變”改革的核心。赤峰市鄉村振興局局長郭澤民表示,赤峰市圍繞農區形成的主導產業,通過“三變”改革延長鏈條,推動“農文旅電”融合發展,提升農業綜合價值,實現了戶戶入社、人人持股,集體經濟、村民收入、鄉村治理、組織建設多方共贏。(記者 魏那)
原標題:資源變資產 資金變股金 農民變股東 赤峰“三變”改革帶來百姓幸?!凹t利”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 李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