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情監測,天冷風大的烏蘭察布市大部分農作物的春播都在4月中下旬開始,然而,在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鎮的八蘇木村,4月12日就開始播種玉米了。這么早播種不怕倒春寒?記者帶著疑問來到位于八蘇木村的烏蘭察布市瑞田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種植基地采訪。
在八蘇木村的高標準農田里,只見2臺無人駕駛智能一體化玉米播種機,在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精準定位下,沿著事先設定好的路線勻速前進,隨著播種機的前進,噴藥、播種、鋪設滴管和地膜同步完成;隨后2臺小型覆土機為地膜間隔覆上薄土,3膜6行的玉米帶從東到西筆直地覆在田地里,像一條條銀色的緞帶,分外耀眼。
今年30歲出頭的李呈,是該公司種植板塊負責人,他高興地對記者說:“我們用的是愛爾蘭生產的第三代玉米播種機,全國僅有20多臺,根據烏蘭察布天冷風大的特點,我們進行了改進,有了這個‘神器’并運用獨有的種植技術,我們才敢提前半個月播種。這樣我們可以選擇生長期更長的玉米品種,從而提高產量。我們今年種的主要是青貯玉米,品種包括京農科728、蒙青貯17272等?!?/p>
獨有的玉米種植技術是什么樣的呢?李呈蹲在剛覆過膜的田邊,指給記者說:“我們采用的是一膜雙行雙帶的種植技術。播種過程中同時形成兩壟玉米、預埋兩根滴灌管,并使用135厘米寬的光降解地膜進行覆蓋,這個膜每畝地成本130余元,外露寬度達到90厘米,受光面積比傳統地膜大,上面有孔可通氣,這樣可以迅速提升地溫,有效抵御倒春寒對幼苗的影響,所以不怕倒春寒。同時這種地膜不到秋天自動就降解了,很省事。還有雙行雙帶滴灌技術,減少水的橫向擴散距離,能夠更加精準灌溉施肥,達到節水節肥的效果?!?/p>
除了農機的智能化,水肥一體化方面也達到了智能化水平。李呈自豪地說:“我們種植基地有10個水肥一體化系統,每個系統都將近900畝地。種完后,我們把整個一塊地的水井水通過地埋輸水管都集中到一個水池里,然后通過過濾、二次加壓讓它穩定輸出,通過地埋輸水管和滴灌毛管把水和肥追到地里。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通過無線電子閥就能實現手機遠程控制,并可以設置自動開閉閥門等操作,這樣既省事又省人工?,F在,1000畝地的日常管理1個人就能完成?!?/p>
據悉,烏蘭察布市瑞田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愛爾蘭引進玉米播種機后,結合當地播種的需求進行改造,配備了滴灌帶和覆土設備,使播種機的性能更加完善。該公司在察右前旗流轉承包了近9000畝耕地,采用“土地承包費+二次分紅”的模式,與90多戶村民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互惠共贏。今年該公司準備播種4000多畝玉米,目前已完成1500畝。(記者 皇甫美鮮 海軍)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 李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