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3月22日電(記者趙澤輝、王雪冰)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一家污水處理廠內,黑臭的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后,監測儀器上反映水體有機物污染情況的COD值從350左右下降到10左右。
當地居民表示,在建設污水處理廠之前,當地的生活污水由污水車收集,經過簡單化學藥劑處理后,澆在附近田地里,但在這里,流淌著呼倫湖的一條重要支流——海拉爾河。簡單化的污水處理方式曾威脅呼倫湖流域水生態環境。
2012年,陳巴爾虎旗投資建設的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該污水處理廠廠長張龍說,污水經過處理后變為指標合格的中水,全部通過長度為20多公里的水管輸送給一家化工企業再利用,實現了污水“零排放”。
作為國際重要濕地,呼倫湖中有大量魚類,每年有大批候鳥來此棲息繁衍,因此水生態健康對于維系生物多樣性而言非常重要。
2019年8月28日,呼倫湖上水鳥翔集。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呼倫湖是當地的“母親湖”。盡管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內,除管護人員外已無人居住,但在呼倫湖流域范圍內,還有不少城鎮,存在農牧業及少量工業活動。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近年來當地在呼倫湖流域建設了10個生活污水處理廠推動再生水回用項目。
陳巴爾虎旗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張顯臣表示,再生水回用項目實現了污水循環再利用,不僅達到污水“零排放”,還解決了工業企業用水不足和成本高的問題。
再生水除了用于工業生產外,還為人工濕地、城鎮園林綠化提供保障。新巴爾虎右旗的呼德諾爾濕地,原本是一片洼地。2020年,新巴爾虎右旗將再生水從污水處理廠引入環城河道,用來補給呼德諾爾人造濕地用水?,F在。風景優美的濕地已成為當地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綜合治理科工作人員莫日根表示,通過建設水污染處理設施和推進再生水回用,呼倫湖流域內直接人為污染負荷得到有效控制,水質持續保持在治理目標區間。
監測數據顯示,呼倫湖面積與水位穩中有升,目前呼倫湖水面面積為2237.5平方公里,比10年前增加近500平方公里,水量近135億立方米。2016年至今,保護區鳥類由333種增加至345種,魚類由32種增加至41種,哺乳動物由35種增加至38種,生物多樣性得到改善。
責任編輯:徐紅梅 郝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