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而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這座有著多元文化的城市,端午民俗略有不同,本地人多喜歡做涼糕。傳統老漿涼糕制作技藝是包頭市青山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涼糕,味美香甜沙軟,為傳統小吃,曾經是兒時端午節的美味記憶。
巴林石雕歷史悠久,在距今五千多年的“紅山文化”出土文物中就有巴林石雕,到元、清等朝代,均有巴林石雕藝術品存世流傳。巴林石雕刻傳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雕刻藝術,用藝術品塑造歷史人物、再現歷史故事,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便三元“八大碗”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一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源于1912創建的便三元餐館,已傳承百年之久。其主要做法是將主料與輔料經過炒、炸、燒、燴、燉煮后,上鍋蒸制而成。馬利軍作為便三元“八大碗”蒸鍋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其制作的“八大碗”色香味俱佳,綿軟可口,香氣濃郁,已經成為地方傳統菜肴的典范。
六合枕有六個面、六個孔、六朵花,寓意天地人合、吉祥如意。百余年前,六合枕通常為富貴人家使用。百余年后,六合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來。
察哈爾毛繡,又稱毛植,是蒙古族一項傳統手工技藝,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察哈爾毛繡使用動物皮毛中的鋒毛,在傳統的大經緯紗網線上,栽植出各種動物圖案,其作品寫實、立體、粗獷、鮮活,能夠真實再現動物的原生狀態,具有很強的藝術張力,被譽為生命再造藝術。
雄偉壯麗的陰山山脈 橫亙在內蒙古中部,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人們在這里留下了豐富的巖畫。達茂草原巖畫屬陰山巖畫的一部分,仿佛是雕刻的歷史密碼”。解讀這些歷史“密碼”,可以穿越雕刻中的“時光草原”。
Copyright ? 2022 www.rementx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